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固定电话:0411 - 87588518

地址:大连出口加工区气体工业园E栋

李    丹:  155 6692 9686  

邮 箱:lidan@yumex.com.cn

冯    萍:  156 4154 4931  

邮 箱:ping-feng@yumex.com.cn

日本网址:www.yumex-inc.co.jp

公司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英特尔:芯片进化带来千万财富

虽然缺乏明确的商业计划,但英特尔的创始人清楚地了解仙童的前车之鉴,所以绝对不能重蹈覆辙。要在电子行业赚钱的关键在于,不是要成为现有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公司,而是要创造出一个新的市场,并且垄断它!诺伊斯和摩尔发现大型计算机正在成为企业的需求主流。当时的电脑,尽管中央处理器等逻辑部件用的是半导体器件,但存储是用五花八门的其他器件构成的,不方便存储信息。为了能够变得更有用,计算机的内存必须变得更快、更容易获取。集成电路当时控制的是计算机的智能,但还没有人知道如何将之应用在内存方面。诺伊斯和摩尔当时想要做的,是制造出第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半导体存储芯片。在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之后,他们对于存储器功能的提升,将媲美晶体管对电流的影响。


1969年春天,英特尔生产出了其第一款存储芯片。这一粗糙而又简单的产品所拥有的记忆能力,虽然更像跳蚤而不像大象,但给现有的半导体制造商发出了信号:诺伊斯和摩尔又来了!几年之内,英特尔就推出了一款功能强大很多的芯片——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1103”,半导体存储系统的第一款商用设备。尽管相比下一项发明,“1103”很快就成了历史。但英特尔可没忘记,外面还有一个逻辑集成电路的市场。


公司里编为12号的员工是一个名叫马尔西安·“泰德”·霍夫(Marcian E.“Ted”Hoff)的工程博士,他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又因电子方面的成就而获得了西屋科学奖。1969年夏天,一家名为Busicom的日本商用机器生产商要求英特尔协助生产给台式计算机使用的复杂逻辑线路。诺伊斯的传奇性此时已传到亚洲,并且当时也没有任何日本工程师能够设计出Busicom想要的产品。为了能够处理类似计算和打印这些不同的功能,每台计算机都必须至少有十几种部件。32岁的霍夫当时正在负责Busicom的项目,他很快就发现计划中的计算机非常复杂,并且无法以合理的价位制造出来。作为备选方案,他推理说,不如将计算机内不同功能的芯片都集成到一片上。他后来在1971年开发出了第一款集成芯片的雏形。


中央处理器(CPU)有着远远超越计算机的功能,但这些都不是霍夫或英特尔的其他人员在1969年就可以猜测得到的。这种后来被称为“微处理器”的部件,可以像计算机一样执行逻辑与计算方面的功能,但体积不可同日而语。旧式的电子数字综合计算机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主机都比一家面包店还大;后来发明的微电脑在除去真空管之后,先是缩小到了壁橱大小,然后是书架大小;而霍夫上述“微小”的新发明则预示了未来可以放在腿上的计算机。各种功能有朝一日将会以“软件”的方式来达成——运行微处理器的程序。在有正确指令的情况下,电脑就可以算数、平衡账目、在屏幕上显示字体、玩游戏、发送电子邮件以及描画恐龙等。由于程序可以被改变(从键盘输入就行),电脑还能执行许多不同的任务,并且也成为一项最独特的人类发明。是的,在大幅度地缩小体积后(还有降价),通用的微处理器就可以被安装在任何电器与设备里,并且实现人类此前从未想象过的功能。同时,微处理器在电脑之外也有极大的市场,洗碗机、音响、炸弹、卫星、汽车、宠物、寻呼机、珠宝、球鞋、滑雪用具,都将因为它而在某一天会拥有思考能力。在汽车引擎内与感应器配合使用的微处理器,可以调整化油器里的空气燃料比例;而到了烤面包机里时,它则可以决定面包的脆度。之前凡是需要用杠杆、齿轮或是其他机械设备进行的操作,现在都能用电子替代了。


英特尔的日本客户最终放弃了霍夫的想法,但诺伊斯和摩尔却让他继续进行研究。到了1971年年初,霍夫与前仙童工程师弗得里克·法金(Federico Faggin)和斯坦·麦卓尔(Stan Mazor)研制出了第一款可编程的“电脑芯片”——这是英特尔推销微处理器时所用的名称。当你看到英特尔技术人员穿着航天时代的兔子装出现在那些讨厌的电视广告中时,他们所显摆的正是由微处理器带来的收益。


第一款编号为“4004”的微处理器包含了2 300个晶体管。它处理能力的上限是4位二进制数(“0”与“1”的代码),所以起初只能每秒完成6万次计算。但不到一年,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一款在塑料壳之外还包含了所有电脑必要部件的芯片,除了CPU,还带有类似输入和输出线路的部件。问题是,当时除了Busicom为“4004”支付的费用和其他公司为“8008”支付的费用之外,英特尔真的没有从芯片上赚到什么钱。


但英特尔此后迎来了好运。Busicom在接到他们第一批“4004”微处理器之后不久,就要求英特尔调价了,因为计算机市场又有新一轮的竞争对手进入,其中包括由杰克·基尔比为得州仪器所设计的新产品。诺伊斯其实大可以很直接地、底气十足地拒绝这一要求,但由于Busicom的“4004”合同是独家的,并不太好处理。霍夫却有着另外的打算,他在与诺伊斯协商时说:“看在上帝的分儿上,给我们一个机会,把这些芯片卖给其他客户吧。”后来Busicom得到了一些价格优惠,而英特尔则获得了开放销售权。这并不是因为市场销售部在乎这一点,他们眼中的“4004”,不过就是一头白色的笨象而已。要知道,除非市场上每年可以卖出2万台电脑,并且英特尔可以用自身的新型微处理器来占领这个市场,否则销售“4004”的意义又有多大呢?英特尔的一名工程师总是喜欢说,他永远不可能拥有一台自己可以举得起来的电脑。


无畏的英特尔接下来展开了向大众买家销售“4004”的计划。1971年秋天,他们在一本商业杂志刊登的广告中声明:“集成式电子器件的新时代来临了!一款微型的、可编程的电脑芯片!”但问题是,谁会买账呢?


华尔街无疑对他们很有信心,英特尔就在此时顺利上市了(同时也向员工发售股票)。这是肖克利半导体和仙童半导体都从未尝试过的。这不但玩的是真钱,而且也让创始人们初次品尝到了“钱谷”的滋味儿。就好像芯片不断提升的功能一样,数一数有几个“零”成了创始人后来工作的一部分。诺伊斯和摩尔是公司最大的股东,他们两人加起来拥有超过1/3的股份。以IPO的价格计算,他们两人至少拥有1 000万美元财富。虽然依互联网兴起后的财富标准而言,这只是零钱而已,但在当时的背景下,那笔钱已经很多了。


当英特尔推出“4004”时,摩尔(一般不怎么夸大其辞)声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产品之一”。他很喜欢在伯克利校区或是其他地方,一边晃动着他的长发一边说“我们是那个年代的革命者”。事实或许如此,不过真正进行一场微电脑的革命还需要时间。初期的芯片不但卖得不好,而且也缺乏将芯片设计成特定应用的电脑程序员。其实那些“黑客”,那些年轻、叛逆而又顽皮的软件艺术家,在帮助摩尔发动革命这件事上,功劳一点也不比企业人士少。后来,有两个西雅图的年轻人一起买了一款初期的“8008”微处理器,并且利用它制造出一部测量街道交通流量的机器。他们日后创立了一家名为“Traf-O-Data”的公司,不过并没有成功。但几年之后,他们又创立了一家最终与英特尔密切合作的公司。这两个在1972年时购买了英特尔芯片的年轻人是威廉·亨利·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就是叫“比尔”的那个)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他们那家存活下来的公司就是微软。甚至到了今天,盖茨仍然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英特尔芯片的海报。


初期芯片的问题不仅限于物理方面,还有些超自然的因素。在美国企业的办公室里,电脑的本质不只是实用性而已,同时还象征着权力、地位以及神秘感。除非有人真的相信公司里每个人都需要弄一台这玩意儿,否则根本没必要去考虑其尺寸或价格的问题。除了外形,更实质的问题是这些芯片不够强劲。从肖克利的晶体管到诺伊斯的集成电路,再到霍夫的微处理器,这一进程非常令人钦佩,但事实上芯片还未能成为大型计算机公认的替代品。


英特尔在1974年年初推出了更精密的“8080”芯片,并且有了迅速的突破。“8080”不但比“4004”要快上10倍,而且价格相同(360美元)。这款产品当时非常火暴,甚至连公司电话的尾号有一阵子都痴迷于“8080”。在英特尔刚起步、致力于研发的时期,公司第一年的销售额还不到3 000美元,而6年后的1974年,销售额暴增到了1.35亿美元(如今则达数百亿美元),英特尔由此成为当时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商。员工从区区42个增加到3 100个。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就收回了研发费用。接着公司从山景城拥挤的办公室搬了出来,在往东6英里的圣塔克拉拉建起了一片巨大的新办公区。他们至今仍在那个地址办公。